10月20日,由《证券日报》主办的第五届乳业资本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绿色低碳,数智赋能”为主题,重点探讨了中国奶业和乳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细分奶酪和益生菌行业经历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以及行业面临的升级和产品创新。并讨论了品牌建设等话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乳业必须通过科技为消费者提供更强的品牌、更高的品质、更能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同时,面对市场变化,中国乳制品行业在谋求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不断探索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党委书记郑波在致辞中表示。
数字智能化进程积极推进
放眼整个国内奶牛乳业,如何降低成本,全面提升效率和质量,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赋予产业发展更多可能,是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奶业、奶业的“数字智能”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可以使企业优化生产运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模式,向新生态转型。
据记者了解,伊利、蒙牛、光明乳业等乳企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正在推进。
“我们把数字化能力作为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伊利集团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拥有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本土技术团队的公司。”伊利集团副总裁张益鹏在致辞中表示。
蒙牛集团副总裁魏巍在致辞中透露,今年蒙牛发布了AI驱动的数字智能双飞轮战略。 “数字智能要全面赋能乳制品行业,还需要向上游养殖和下游物流销售延伸。形成全产业链一体化,让整个行业变得‘智慧’。”
奶酪本土化有机会吗?
被誉为“牛奶黄金”的奶酪产业是“进口产品”,但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但与咖啡、红酒、面包相比,奶酪在中国的普及度和行业成熟度还很低。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中国奶酪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30%。但到2022年和今年上半年就会大幅下降。 2022年奶酪品类的增长率仅为16%。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奶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国产奶酪能否迎来本土化发展?
对此,奶酪医生创始人陈玉华表示,以奶酪棒为主的中国奶酪1.0时代已经快结束了。随着成人享乐奶酪的爆发,2.0时代正在兴起。 2023年是中国奶酪2.0元年。
Magic Lando公共事务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胡宗田认为,奶酪棒的发展远未达到最终瓶颈,但目前正在经历一些周期性影响。在他看来,未来,中国奶酪将与中国的餐饮文化深度融合,也将与零食融为一体。 “对我们来说,这是未来创新的两个非常好的渠道。”
益生菌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吗?
被称为酸奶“芯片”的益生菌产业,近年来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据BlueWeave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到934.9亿美元。
面对庞大的益生菌市场,不少企业纷纷加入益生菌赛道。 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益生菌第一企业科拓生物外,健合集团旗下合生元益生菌也已被消费者所熟知。此外,均瑶健康、蔚蓝生物、福瑞达、安琪集团等企业也纷纷投资益生菌行业。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曾经占据优势的进口益生菌的市场格局面对国产益生菌品牌的竞争是否会发生变化?对于益生菌企业来说,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细分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益生菌企业的共同话题。
对此,IFFHealth亚太区战略营销及产品管理总监陆涛表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品牌,我们在为消费者提供满意产品的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提供成长空间。”从大局来看,虽然我们之间存在竞争,但最重要的是共同拓展市场。”
怡然生物董事长赵林森提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方向。一是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二是强化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化工艺技术,优化菌株稳定性和成本。三是服务药店渠道、母婴渠道、电商渠道和自有品牌渠道。
最后,在论坛现场,《证券日报》与海通国际联合发布了《第五届乳业资本论坛投资报告》。报告称,我国乳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常温白奶将经历恢复性增长,而巴氏奶将经历扩张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