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食品行业标准缺失,导致这一细分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过去,一些不以“儿童食品”为名而实际主要销售给儿童的产品,如“高油、高糖、高钠”的辣条,都是在卫生条件一般的小作坊里生产的。这些所谓的“50分商品”在农村地区很受欢迎,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相关治理的深入,这些探索儿童食品市场下限的产品来源已大大减少,而那些以“儿童食品”为营销噱头的商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管。和克制。儿童食品行业标准的缺失,吸引了众多食品企业纷纷涌入,试图在这个高溢价、高利润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关键是把标准放在第一位。 2020年6月,中国副食品流通协会等联合发布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系统规定了儿童零食的营养、健康、安全。这是我国针对儿童零食的专门标准。但该标准是行业协会发布的指导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对企业的约束力较为有限。
从长远来看,儿童食品产业必须走规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或许可以效仿婴幼儿奶粉部分的设计,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征,制定不同类型儿童食品的标准。只有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贴上儿童食品的标签,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商家随心所欲打的“概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