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幼儿健康,国家卫健委组织修订配方食品标准,涉及婴幼儿(06个月)、较大婴儿(612个月)、幼儿(1236个月)老的)。这三项均为食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2月22日起实施。
1.婴儿配方食品,“乳基”和“豆基”不能混合。
新标准明确了“乳基”和“大豆基”的概念,即产品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奶及奶蛋白制品,或者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对于婴儿和较大婴儿的配方奶粉,“乳基”和“豆基”不能混合;对于幼儿配方奶粉,两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可能的原因是避免交叉过敏原。”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主任游洁宇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选择大豆制品可能会导致对大豆蛋白过敏。而且一岁以下最好使用动物蛋白。动物蛋白是最好的蛋白质。”
以奶粉为例,配方奶粉和乳基奶粉是以乳及乳蛋白制品为基本原料,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营养素和成分的奶粉。大豆配方奶粉是指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的婴儿配方食品。单独使用有助于识别过敏原。尤洁宇主任提醒,为避免孩子食用后出现过敏反应,第一次给孩子喂食时应先少量尝试。
2、婴儿及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宜使用果糖和蔗糖
新标准还要求,婴幼儿及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不得使用果糖、蔗糖、果葡糖浆等含有果糖、蔗糖作为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的原料。
“从小就以含有游离糖(如添加蔗糖、果葡糖浆等)的食物作为主要营养来源,会在短期内引起蛀牙,导致超重或肥胖,并对果糖不耐受的儿童造成危害。长“长期过量摄入糖分还会导致养成沉迷于糖分的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增加成人肥胖的风险。而且,过早摄入游离糖会增加患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尤洁玉主任说, “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应该是碳水化合物。因为乳糖的甜度不到蔗糖的一半,味道也较清淡。它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能量,而且大部分可以被吸收。少量未吸收的乳糖可以帮助软化粪便并帮助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 。
3、锰、硒由可选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
鉴于胆碱、硒、锰对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胆碱从可选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并将锰和锰改为以下成分:成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必需成分。硒从可选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
“这是因为胆碱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提高记忆能力,而锰是形成正常骨骼的必需物质。充足的硒可以全面增强宝宝的细胞免疫力,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机会。比如感冒、支气管炎、婴儿腹泻等。”尤洁宇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