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标题所说,奶粉行业有三类人:想上市的人、想退市的人、想原地踏步的人。
想要上市的奶粉公司有很多,比如君乐宝、美鹿、红星美菱、和食、高源之宝、一品等。
想要退市或寻求被收购的公司也不少,比如雅士利、奥优、美高特、奥比格、美赞臣、美素嘉尔等。
也有一些人是平躺着的,比如曾经去美国上市的盛远,还有张亮也敲响了钟声,名声大噪。如今经历了行业的风风雨雨,老张已经对审美产生了厌倦。他和他的圣元正在观察着这一切的变化。只要按出厂价赚点小利润就够了,也不想再费心了。
奶粉行业很像人生,有坎坷,五年河东,五年河西。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常胜将军。从贝因美到多美滋再到惠氏,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几经更迭。正所谓,时过境迁,如今飞鹤做到了这个地位。
石武君的一位朋友也是奶粉行业的资深人士。曾担任某公司全国总代理,也代理多家国内外中小品牌。这几年,他退出并转向投资。
因为他看透了这个行业,它迟早会走向类似于家电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
届时,全国奶粉行业也将遵循“1358”原则:1个超级寡头、3个紧随其后的一线品牌、5个二线品牌、8个中小品牌。所有其他小名和杂名将被淘汰。
经过配方注册和疫情的洗礼,中国奶粉市场正在加速洗牌。
越是动荡的时代,越能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些公司想上市,不管能不能上市,只要敢于尝试、突破自己,就一定会赢。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说实话,这两年确实不是上市的好时机。
看看奶粉板块的股价。去年以来,它们的股价一路暴跌,有的甚至几乎跌破发行价。如果这个时候还想上市,能得到理想的估值吗?如果价值被低估,上市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疫情。虽然疫情对奶粉产品销售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疫情对人们的收入和支出都会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对奶粉消费产生影响。在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好产品和服务,活下去。没有其他办法。
随着行业洗牌,大型企业营收增速如今全线放缓,中小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艰难考验。这个时候,中小企业不应该再谈做大做强。问题。
生死不保,又如何做大做强?你可能会说,不做大,就一定会死。
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扎实提升,同时在营销创新上多下功夫,就必然无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线希望。
以液态奶行业为例。纯牛奶均质性极强,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看起来这个领域没什么可做的,但是领养一头牛和巴菲奶酪却突然出现了。
这两个液态奶新兴品牌值得所有中小奶粉企业学习。他们可以参考他们的成长路径,学习他们的产品策略,分析他们如何讲述品牌故事并与新一代消费者沟通。
再说说计划私有化退市的雅士利。
奶粉资本市场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雅士利正是想出这一点的人。
近两年奶粉行业处境艰难。奶粉股估值并不理想。花时间在资本市场上不仅对融资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因为投资者的过高期望给企业团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不利于产品。提升品质和渠道服务。
雅士利的品牌力足够强大,不再需要依靠上市公司的名字来证明什么;再加上蒙牛集团已经拥有3家香港上市公司,多一家、不多、少一家,他们需要一家A股上市公司。雅士利从港股退市,未来与贝拉米业务整合,共同登陆A股市场,或许会赢得一片新天地。
因此,雅士利称之为“以退为进”。暂时蹲下是为了以后跳得更高。
想必,蒙牛高层在筹划雅士利私有化时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正在筹划一盘大棋。
总之,无论是想上市、想退市,还是平躺,只要为中国宝宝提供好奶粉,各司其职,为中国奶粉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市场,你值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