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乳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乳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SDDDC八周年庆典暨网络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乳业是朝阳产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挫折,但其整体增长趋势不变的话,将会有20-30年的黄金期。受COVID-19疫情影响,此轮通胀将持续1-2年,传导至全国,导致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同时,随着疫情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影响,消费增速可能下降,而我国原奶产能却在快速增加。随着经济增长,原奶供需将由紧平衡转向部分、阶段性过剩。
预测1
未来两年荷斯坦奶牛数量将分别达到640万头和710万头。
近两年奶牛养殖的高回报推动了奶源基地建设的加速。国家乳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存栏荷斯坦奶牛520万头,按自然增长率7%计算,加上进口奶牛23万头。到2021年底,有效产能奶牛存栏量预计为580万头,2022年和2023年奶牛存栏量将分别达到640万头和710万头。
预测2
明年商品化原奶日均产量将达到8.6万吨/日,7%以上的消费增速可以保证供需平衡。
2021年,我国商品原奶平均产量为7.7万吨/日,原奶需求仍存在3000吨左右的缺口。 2022年,原奶平均产量将达到8.6万吨/日,原奶需求增速必须达到7%以上,才能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2022年的消费增速,特别是春节后的消费波动。
预测3
预计2022年每公斤牛奶成本将上涨3%-5%
近年来,饲料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特别是粗饲料成本大幅上升。据国家乳业技术体系统计,2021年玉米青贮饲料收储综合成本普遍上涨,每吨较2020年上涨150-300元,成为玉米青贮饲料涨幅最大的一年。中国奶牛养殖史上的青贮饲料成本。其中,上海及周边地区、宁夏、河南等地区,超过650元/吨。高成本推高奶饲料成本每公斤0.1-0.2元。同时,受船期影响,今年5月以来干草进口价格大幅上涨。 10月,进口苜蓿到岸价格为392美元/吨,燕麦草价格上涨至370美元/吨,创贸易战以来新高。
从饲料成本构成来看,今年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占比分别约为67%和33%。预计明年粗饲料比重将上升至38%。此外,还应关注随之而来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据国家乳业技术体系预测,如果2022年精矿价格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价格,每公斤牛奶的成本预计将比2021年上涨3-5%。养殖业要保持16%的利润率(通货膨胀3%,利息5%,利润8%),2022年牛奶平均价格需要保持在4.3元/公斤以上。
聚焦1
发展种养结合
放眼全球,我国原奶成本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面对当前不断增加的饲料成本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为增强奶业竞争力,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李胜利教授提出,要继续注重产学研结合发展。种植和养殖。如果一头牛能做到2亩地,也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可在划拨土地上种植玉米和苜蓿,生产整株玉米青贮饲料和苜蓿青贮饲料,减少进口。
重点关注2
粗饲料本地化应用
为了降低奶牛养殖的饲料成本,牧场应适当发展利用当地粗饲料,并注重当地可利用的中等品质饲料资源,如山东、河南的花生秆,内蒙古的秸秆,麦秆或稻米等。宁夏等地的秸秆,经过加工后,可供干奶牛、替代牛等牛使用;用小麦青贮饲料和黑麦草青贮饲料代替玉米青贮饲料;同时,开发利用新型蛋白饲料资源,改善目前牧场对玉米、豆粕的过度依赖,如棉籽、菜粕等本土化蛋白饲料资源。
重点关注3
消费增长率
受COVID-19疫情和全球通胀影响,2020年和2021年牛奶消费实现了8-9%的较高增速。但随着疫情不确定性持续,对经济负面影响加大,高消费增长速度能否继续保持值得关注。长期来看,我国牛奶消费增速为3%-4%。与此同时,我国出生人口连续四年下降。出生人口下降短期内对液态奶消费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婴儿配方奶粉消费。 2021年1月至10月,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粉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5.2%和6.6%。预计2022年出生率将继续下降,加上宏观经济不稳定,乳制品消费变化对于明年乃至未来供需能否实现再平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