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价值”目标的提出,不仅将鞭策伊利自身,也将为中国乳业探索一条社会企业的发展之路。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我国乳业在经历新冠病毒疫情考验后实现快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牛奶产量2514万吨,同比增长8.0%。 《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质量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乳制品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作为乳业龙头的伊利,在后疫情时代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系统性风险抵御能力和内生增长确定性。前三季度业绩显示,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850.07亿元,同比增长15.23%,净利润达79.67亿元,同比增长31.82%。这是伊利三季度营收历史上首次突破850亿大关。
凭借出色的业绩,伊利在2021年率先迎来后千亿时代,这无疑是中国乳业的又一个里程碑时刻。
真实的故事只有在逆势中才能看到。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乳业特别是乳业龙头企业如何在实现自身价值增长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持续为消费者、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这是包括伊利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都需要思考的话题。
至此,伊利的答案已经被追查到。
11月20日,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在伊利集团2021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未来伊利除了实现既定的2030年中长期目标外,还将发展能力、价值、经营业绩、股东价值这三个方面构建了“综合企业价值”。
那么,在后千亿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伊利想要打造的“综合企业价值”?伊利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不断创造新的惊喜?
1
稳健发展之基:质量第一
企业价值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开发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益、有价值的产品才是王道。对于伊利来说,这也是其稳健发展的基础。
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多次建议多喝牛奶提高免疫力,极大地刺激了乳制品的消费。同时,打造产品力也是近年来中国乳业的主线。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一直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他说:无论我们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产品质量始终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体伊利人必须坚守。追求产品力。
其上游生产遵循标准化管理规范。给奶牛戴电子耳环,给奶牛营养包,粗粮和精料的搭配,饲料的切割和混合是第一步;然后准备挤奶、清洗奶牛、设置奶杯、测试前3次挤出的牛奶、运输奶车定位、奶源车GPS定位、24小时监控等步骤,确保优质好奶牛奶的味道。
疫情期间,企业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伊利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收奶日期,确保每道工序都有正常时限,确保牛奶生产、运输、上架过程高效、有序、准时。另一方面,伊利为牧场提供资金和防疫支持。确保牛奶生产正常运行。总体上实行精细化管理。比如在养殖方面,日常口粮管理、牛群管理、卫生防疫等都由伊利自有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把控。一位实践伊利牧场管理模式的奶农表示:“伊利的模式让牧场整体效率提高了一倍。”
值得研究的是伊利的质控标准,分为三层:底层是国标线,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三层是国标线,是国家标准。中间是企业标准线,在国标线的基础上质量提高了50%;最上面一层是内控线,以国标线为基准。质量较企业标准线提高20%。其高品质是由严格的生产控制、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的。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聚集了优势和品质。
此外,基于优质的管理能力,伊利持续发力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伊利提出,未来将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2
后千亿时代,数字化释放新增长动力
经营业绩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参考。
“2030年达到全球乳业行业前列,2026年净利润率达到全球水平。”这是潘刚为伊利设定的新的“经营业绩”目标。他认为,只有实现经营业绩,才能保证伊利健康稳健发展。
提出这样的目标是有迹可循的。事实上,尽管疫情期间消费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一向以稳健着称的伊利依然交出了亮眼的业绩。
10月28日晚间,伊利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850.07亿元,同比增长15.23%,净利润达79.67亿元,同比增长15.23%。同比增长31.82%。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
要知道,虽然中国乳业受到疫情影响,业绩受到较大影响,但伊利取得的增长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6月,纳入统计范围的576家乳制品企业中,亏损企业共146家,较2019年全年数据增加110家。损失率达到25.3%。
如此庞大的规模,能够在疫情面前快速反应,恢复生产和销售,并创下伊利近三季度营收突破850亿元的历史纪录。表现确实令人惊讶。
8月以来,伊利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2%。
为继续确保伊利稳健稳健发展,潘刚提出,伊利将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重塑中国乳业发展格局。 “数字时代,消费者是商场的核心,在产品、服务、品牌形象等方面,要不断满足各年龄段、各圈层、各场景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潘刚说。
事实上,近年来伊利一直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不断升级。
例如,早在今年5月,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核心板块的国家乳品科技创新中心就已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汇聚国内外乳业创新资源,成为高端乳制品和保健品的“智慧大脑”。
过去,评估和分析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通过智能系统,伊利可以随时全面分析每头奶牛的健康、运动、饮食、产奶量等数据。数字系统可以告诉饲养员哪些奶牛最近失去了食欲,哪些奶牛最近失去了产奶量。异常。连接到牛耳的耳标识别系统可以读取奶牛的健康档案,从而实现个性化检测和精准饲喂,确保奶牛健康产优质奶,更好地呈现奶牛养殖大数据分析过程、结果和应用程序。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开放平台,可供全国牧场免费使用,可以为每个牧场随时提供行业专家的“咨询”,相当于将全球奶牛养殖专家的“大脑”安放在每一个牧场上。牧场。
为了实现与消费者的“无缝连接”,伊利还探索了“消费者运营”的创新营销模式,搭建了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协调整合安慕希、金典、优酸奶。该计划通过与消费者的品牌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一键下单、在线支付、一对一在线一对一育儿营养师服务等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可见,在外行人看来,乳制品企业看似没有太大的创新空间,但实际上却是精巧而专业的。
3
重估股东价值,分享成长成果
物理学中有一条熵增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事物总是趋向于从有序走向无序,因此熵的值必然增大。
现代管理学认为,熵增定律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任正非首先将“熵增”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他认为,企业在起步阶段是无序的,发展后就会变得有序。但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就会变得臃肿、缺乏创新、无序。这就是熵。增加的过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创造“熵减”。为此,企业管理者想出了绝招。
例如,华为推出“活力引擎模型”,通过远离平衡和开放来对抗熵增。亚马逊还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比如抵制形式主义、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决策;两个披萨原则,小团队,保持活力;建立开放系统、投资新领域等。
伊利对抗“熵增”的方式是促进公司、员工、股东利益共赢、平衡。如激发员工活力和斗志、坚持每年加薪等。伊利股份的稳定增长和高股息率也让股东受益匪浅。
在本次峰会上,潘刚提到,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伊利的目标是持续为他们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如何实现?
事实上,作为消费品行业的“大白马”,伊利一直是机构重金投资的对象。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468家机构持有伊利股份,其中包括易方达、东方红等多家知名基金,总市值925.68亿元,占流通股的41.4% ,而且筹码非常集中。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大举投资伊利?看几个指标就知道了。
2020年,伊利股本回报率(ROE)为25.18%,每股收益1.17元,创六年新高。近10年,伊利平均股本回报率高达25.97%。其股东回报能力不仅领先国内同行,也领先全球乳业。
例如,在能够体现其回报能力的现金分配动作方面,伊利上市25年来已分红21次,累计分红金额达到304亿元。 2020年,伊利宣布派息每股0.82元,股息率70.5%。 2019年则高达70.86%。
70%是什么概念?整个A股市场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截至4月1日,分红比例大于等于70%的上市公司仅有48家,占比不足2%。根据伊利2019年股权激励修改方案的承诺,未来五年,即2019年至2023年,伊利每年现金分红的比例将不低于70%,这意味着伊利对股东的回报目标将A股处于高位。
对于股东来说,企业业绩的稳定增长是长期利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股东价值”目标无疑将为二级市场提供长期增量资金,也有助于公司股价的可持续性。为了更好。
“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价值创造带动公司稳健经营和快速增长,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在我们的发展中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分享成长的成果。”潘刚说道。
全球消费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乳制品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日益关注的热点。伊利以价值创造带动公司稳健经营、快速成长,诠释“企业价值”。
如今,“综合价值”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伊利自身的鞭策,也是中国乳业社会企业发展的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任何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