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点08分,澳优发布短期停牌公告,公告称“短期停牌是为了释放并购内幕信息”。
原公告提到“根据香港企业收购及合并守则”,乳业新媒体《实物》也专门查阅了这份《守则》。例如,《守则》规定,在有关合并或收购的公告发布之前,要约方或受要约方可以在市场收到消息之前进行买卖;当有理由假设正在计划一种方法或要约或修订要约时。直到宣布联系或要约或修订要约或宣布终止讨论为止,任何掌握有关实际或计划要约或修订要约机密信息的人不得从事受要约公司证券的任何交易。
香港联交所的相关规定一直相当复杂。事实上,该守则的上述两条规定意味着,在公告发布前的敏感期内,出售股票的上市公司需要暂停交易,以避免股价因相关消息而出现较大波动。
截至目前,乳业新媒体《食物》已连续跟踪报道了两期“伊奥联姻系列报道:破!伊利要收购奥优?这是影响奶粉行业格局的大事” !伊利和澳优为何能成为一家人| 今天是伊朗与澳大利亚联姻系列报道的第三篇。
凭借多年对乳业的专注和研究,食物原创内容具有“及时性”、“专业洞察”、“深度解读”的特点。在众多行业媒体中,十物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我们非常感谢一直关注和支持时物的读者朋友,也非常感谢一直为时物提供线索和智慧支持的业界朋友。未来,希望我们再接再厉,继续为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赋能。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解读一下今天澳优停牌的公告:为什么会发布这个公告,为什么今天会停牌,这个公告意味着什么?
根据上述《守则》,重大事项需要保密并及时披露。 10月1日,这一消息首次被报道。虽然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2天,但抛开节假日和周末,其实只有两个交易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澳优的停牌公告其实是非常及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停牌公告中,澳优并未明确否认收购消息,而是强调接下来将发布“内幕消息”,这为此次收购的可能性增添了两分;不仅如此,澳优尤还为这句话“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附上了另一副状语,这无疑是在提醒投资者,这条内幕消息是关于“合并和收购”的。
不过,澳优并未透露谁收购了澳优,也没有透露澳优收购了谁,因为这些信息非常“内幕”,尚未正式披露。因此,伊利暂时不需要停牌、让消息飞扬。
不过,据乳业新媒体《食物》从内部人士获悉,澳优的这条内幕消息是关于伊利的。不过,目前尚无伊利最终是否收购澳优股份的明确信息。但伊利已经完成了尽职调查。
也有人透露,伊利董事长潘刚在此事上还是比较谨慎的。
有人问石武先生,这次收购是否可行。我给大家的观点是:任何收购,风险和机遇都是并存的。关键是我们能控制风险。从伊利与澳优的联姻来看,很多人都能看到机遇,但潘刚需要考虑的是潜在的风险。
在这件事上,控制风险的方法有两个:1、做好尽职调查; 2、持股比例及价格。根据世物所获得的信息,伊利对公司进行了部分投资,澳优管理层继续留任,这实际上减少了很多风险。
伊利需要评估的是澳优的健康和发展潜力。
价格方面,目前澳优的股价仍处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澳优2020年中期的股价为每股17.51港元。目前8.85元的股价已跌去一半,澳优目前的市盈率仅为10.7倍。
乳业新媒体《食物》查阅数据显示,澳优目前大股东中信农业产业基金2018年投资澳优的成本价为5.18港元。
股价8元以上,对于中信来说投资收益相当可观;对于伊利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目前奶粉股整体被低估。未来两三年奶粉库存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事实上,从投资角度来看,伊利的风险相对可控。
当然,伊利从来没有在奶粉领域进行过任何并购,而且这些年来伊利也很少进行收购,所以伊利相对更加谨慎,这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