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链概况及影响
奶粉制造行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和干湿复合工艺。不同的流程导致不同的上游产业。干法工艺的主要原料包括添加乳清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湿法工艺的主要原料是原料奶(鲜奶)、植物油、脱盐乳清粉。因此,行业上游产品主要是原奶、乳品原料(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乳清粉等)、营养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包装材料,行业的上游是上游产品的制造商或贸易商。
行业下游是奶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者。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经销商、商超、电商平台。
相关报道:北京普华优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乳粉行业市场调研及“十四五”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普华优测整理
(一)上游产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作为乳业的基础来源,原奶供应直接影响乳制品和奶粉产品的发展。近十年来,原奶价格在一波价格高峰后持续下跌。我国原奶市场因此受到影响。这几年也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普遍遭受损失,影响了原奶供应量。 2019年以来,原奶收购价格开始明显回升。尤其是2021年,原奶价格大幅上涨,给湿法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干法生产主要原料奶粉供应价格及整体供应市场保持稳定。
近年来国内原奶及进口奶粉平均价格走势
注:奶粉包括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2021年数据截至2021年2月。数据来源为:全国畜牧检验预警信息、中国海关、中国奶业协会
原料奶粉市场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乳清粉等原料奶粉产量一直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全脂奶粉需求部分依赖进口,而脱脂奶粉和乳清粉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际市场原料奶粉供应稳定。除脱脂奶粉价格波动较大外,其他原料奶粉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除乳铁蛋白外,维生素、功能营养素、微量元素、包装材料等辅料市场总体稳定,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2017年7月我国实施的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GB1903.17-2016)修改了乳铁蛋白的理化指标,纯度从90%提高到95%。随后乳铁蛋白的价格飙升。市场缺口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奶粉行业。
(2)下游产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下游产业包括主要奶粉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者。奶粉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经销商、商场超市、母婴店、电商平台等。奶粉销售渠道的丰富以及物流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奶粉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渠道和物流支撑。
近年来,由于大型商超渠道无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缺乏一站式购物体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销量出现下滑。母婴渠道依托母婴综合产品、一对一专业服务、专业营养咨询、喂养咨询等良好购物体验和增值服务优势。婴幼儿配方粉销量快速增长,母婴渠道已超越大型商场。超级渠道已成为奶粉重要的销售渠道。同时,受益于通信技术和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渠道快速发展。面对销售渠道的快速变化,行业内一些企业未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部署新的销售渠道,极大地影响了其发展。同样,一些企业抓住渠道变革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终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主要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生活习惯变得更加健康。奶粉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刚性消费品,仍然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2、行业特点
(1)周期性
奶粉是日常消费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旺盛。该行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该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保有量较低,奶粉行业长期仍处于上升趋势。
(2) 区域性
从奶粉的生产工艺来看,干法生产工艺的原料主要是乳清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这些原料呈粉状固态,易于储存和运输,所以它们是通过干法生产的。奶粉企业受地域限制较小。湿法生产的原料是生奶,生奶新鲜易腐烂,不能长期储存,不能长距离运输。必须在短时间内加工成基粉或成品,故采用湿法生产。奶粉企业一般在奶源基地附近生产;我国原奶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采用湿法生产奶粉的企业也集中在上述地区。
在消费方面,由于我国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消费者在购买奶粉时不受地域限制。奶粉消费主要取决于当地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以及市场竞争情况,区域特征不明显。
(3) 季节性
乳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刚性需求明显,无明显季节性。但春节等节假日,受商家促销活动影响,奶粉销量较大。
3、奶粉行业竞争格局
(一)婴幼儿乳品及奶粉企业主要市场参与者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奶粉制造业现已成为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产业。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已批准注册440个系列1311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其中国内117家工厂992个配方,境外52个工厂319个配方。许多公司拥有多家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综合计算,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市场参与者约有100家。
从我国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奶粉市场主要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雅培、雀巢惠氏、达能、美索格为代表的大型外资奶粉企业2008年以后,迅速占领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但在下沉市场的份额较低。近年来,国内奶粉企业的竞争压力逐年加大;其次,以伊利、蒙牛、完达山、君乐宝等为代表的国内综合性乳制品公司主要以生鲜奶业务为主,逐步拓展其他乳制品业务。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其奶粉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第三是国内专业奶粉,主要从事奶粉业务的国内奶粉企业。此类企业主要致力于奶粉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其他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涉及较少,且国产化由于长期专注于奶粉的研发和生产,奶粉企业敏锐地意识到各地奶粉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逐年提升。据中国乳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约占60%-65%。
(二)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竞争情况
我国专业奶粉企业根据经营规模、注册配方数量、市场知名度等综合因素,可分为三个梯队。
梯队是以中国飞鹤、澳优、HH国际、贝因美等为代表的少数奶粉龙头企业,拥有大量的产品配方和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
第二梯队是以卡罗拉乳业、和氏乳业、美鹿生物、红星美菱等为代表的中型奶粉企业。该梯队企业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在配方注册、业务重点、销售渠道等方面有所不同。在产品销售领域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这类企业的销售渠道辐射全国,但经营规模比梯队企业小,销售收入通常在数亿元。
第三梯队是小微奶粉企业。他们的业务规模较小,通常只在少数省份开展业务。他们的市场份额较小,竞争力有限。销售收入通常不足1亿元。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30%~40%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年产量不足1000吨。
4、我国奶粉行业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普华优测整理
(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近年来,政府密集出台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产品牌竞争力。根据《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工厂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个配方产品。
注册制实施后,未获得配方注册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婴幼儿奶粉品牌数量将大幅减少。拥有大量原创配方的企业必须大幅缩减产品系列和配方。原来依靠多种配方策略对销销量的思路将转变为专注于高利润率的高端核心单品的研发和生产。大型乳制品企业也将精益求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带动行业集中度。
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将面临更大规模、更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单纯依靠配方数量很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将集中在品质、渠道、服务、安全、人气、消费者认可度等维度的竞争。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与机遇并存。
(二)销售渠道多元化,线上销售渠道和母婴渠道占比提升。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线下专业渠道快速发展,消费者通过母婴店购买产品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传统超市渠道销售占比逐年下降。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企业比例逐年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母婴用品实体店、大卖场/超市、综合网购平台仍占据前三位购买渠道。其中,母婴用品实体店、综合网购平台渗透率上升,大卖场/超市渗透率下降6%。在渠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连锁化现象更加明显。母婴用品实体店数量近两年保持10%以上增长。
未来销售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线上销售和母婴渠道占比将持续提升。尤其是母婴渠道已成为国内奶粉厂商的重要竞争领域之一。与传统渠道相比,母婴店具有品类更齐全、活动更有特色、体验和服务更专业等特点,往往更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针对母婴店推出差异化的销售营销策略,加强与连锁母婴店的合作。渠道合作。
(三)消费升级推动婴幼儿配方奶粉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崛起,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他们更加注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全面性和安全性。因此,高端、超高端奶粉销量快速增长。国内奶粉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奶源、配方等方面推出多元化产品,如羊奶粉、有机奶粉、A2奶粉、OPO、DHA+ARA、FOS+GOS等营养丰富的产品。添加了奶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4)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将持续增长,三五线城市、县域、农村等低线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婴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喂养观念、婴儿人口、女性就业率等多种因素。尽管我国新生儿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受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城镇化稳步推进、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女性就业等因素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将持续增长。率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90%,高于城镇居民3.80%的增速。随着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等下线城市市场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将逐渐发生变化。乳制品等健康营养食品消费增速将远高于粮油蛋禽等基本食品,有效带动下城市场乳制品消费增长。
2008年以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进口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国产品牌奶粉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大部分被外资品牌占据,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三至五线城市和县城。和其他领域。 2016年,我国实行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度,一些通过贴牌、贴牌生产的杂牌奶粉企业被清出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配方注册制度实施后,不少企业将退出市场,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有望腾出25%的市场份额。此外,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五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和生活节奏也较慢。年轻家庭生二胎意愿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此外,家长们也非常重视孩子的营养和健康。年轻父母更能承受婴儿奶粉的价格。因此,三五线城市、县域、农村等下沉市场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调制奶粉成为奶粉行业新的增长点
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我国正从轻度老龄化阶段转向中度老龄化阶段,“银色经济”有望成为未来新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营养摄入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强,产品也从单纯的营养补充剂升级到满足儿童需求的配方型、功能型产品。成人和其他群体。调制奶粉已成为未来奶粉行业新的增长点。
(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在特药领域的布局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目前,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继续深耕现有领域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新的细分领域,比如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此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物混合食用。我国特医食品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一种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的食品,在国外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世界特医食品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我国,该类产品仍处于发展初期,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对特殊医用食品实施注册管理,规范注册申请与受理、审评与决定、注册变更与延续、临床试验、标签与说明书、监督检查、等,标志着我国特医食品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在开发针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医用配方食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此类企业对儿童营养需求更了解,研发储备相关性更高,生产流程更完善,质量控制更完善。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与医疗食品行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加入了特医食品的研发和申报队伍。截至2021年3月底,已有58种配方食品在国家药监局注册,其中43种配方食品为奶粉。申请注册的企业比例约为74.14%。未来,随着特医食品数量的增加,国内乳制品企业也将在特医食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