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奶业代表对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出人意料地一致建议,就是加快奶业新生产力形成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乳制品行业。
“新质量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量生产力的提出,为开辟发展塑造新领域、新轨道提供了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以下简称君乐宝乳业)董事长、总裁魏利华表示:“为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指明了方向。”简称“君乐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建议,加快形成全产业链新生产力,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乳业振兴,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乳品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乳业质量进一步提升。效益,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图为近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智造体验中心挑选乳制品和文创产品。李志鹏摄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创新、新生产力。站在乳品行业科研第一线,坚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生产力,推动乳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以下简称“伊利”)全球创新中心科研主任王彩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绝无巧合。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以下简称“蒙牛”)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提出“推动发展乳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和标准法规体系”、“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 “强化乳制品营养”、“加强学生营养干预”等建议,为加快培育奶业新生产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民营养健康提供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志红带来了《关于支持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推进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孙志红在提案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奶业高质量发展的五条路径。重点是实现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并重,解决乳酸菌、奶基材料和加工设备长期制约的问题。加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开展组织科研攻关,继续加大对国家乳品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全力建设乳酸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乳品科学国家实验室,突破乳品行业的“卡脖子”技术瓶颈。
通过加快乳业新生产力形成、推动乳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乳业发展的“新跨越”。这不仅是我国乳业发展的未来路径,也是我国乳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严格监管助力行业品质提升
今年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传来消息,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 《新国标》实施后,根据新国标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简称“婴幼儿奶粉”)产品配方注册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有1127个配方被注册。
河北魏县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首座万头奶牛场。目前,公司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已形成集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奶牛养殖为一体的奶业全产业链。加工及配套产品、旅游业。图为近日,工作人员在公司包装车间工作。陈业华摄
新国标于2021年2月22日公布,根据食品安全相关规定,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必须按照新国标开发、调整配方,并重新注册。为此,新国标有2年过渡期,从2023年2月开始,3月22日正式实施。
制定、修订和实施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是保证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和营养充足的重要手段。 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奶粉新国家标准公开标准问答中提到了这一点。
作为新国标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特聘教授韩俊华表示,标准的修订不仅是基于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各地区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关于婴幼儿营养的新研究成果也充分考虑了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我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新国标主要调整了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乳糖等含量要求,特别增加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要求,并明确限制使用婴儿和较大婴儿的蔗糖。添加于后续配方中;将婴儿及后续配方奶粉中胆碱由可选调整为必需,将后续配方奶粉中锰、硒由可选调整为必需。
此外,新国标还对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的部分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并增加了豆制品中铁、锌、磷含量的单独规定;它还提出,如果生产商在婴儿配方食品中添加菌株时,产品中活菌数应大于或等于106 CFU/g(mL)等具体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新国标的实施体现在产量和配方的调整上。韩俊华指出,二三期奶粉中原本没有上限的部分营养成分现在被设定了上限,这对公司工艺的稳定性和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降低维生素A的上限,最初遭到一些企业的反对,因为产品很容易超标;而DHA成分,按照标准要求的添加量,部分产品会有明显的腥味。这些都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最终都被公司成功解决了。这说明我国奶粉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能够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新国标被认为是国内奶粉领域“史上最严标准”。从2021年发布到2023年正式实施,两年的“过渡期”,给了企业充足的时间适应相关标准要求,也促使相关企业进入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核。
“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国内乳制品企业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双提升’,为产品研发提供新动力。因此,综合实力将成为关键因素各大乳企进入新周期。”伊利副总裁赵鑫告诉记者,对于行业来说,新国标的直接影响是,我国婴幼儿奶粉生产标准将更加严格,产品质量将进一步升级。随着奶粉逐步上市,消费者对国产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质量认可度也将提高,新国标对奶粉中营养元素添加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准入门槛再次提高。在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迎来品质升级新阶段之际,新国标的实施将给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市场集中度,加速行业洗牌和结构升级,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也将朝着更高品质、更健康、更有序的方向前进。
市场监管总局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精准指导,严格审查配方的科学性、安全性,对注册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进行严格的现场核查,全力推动新国标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来袭。目前,累计批准注册配方1127个,其中境内926个,境外201个。 441个配方被拒绝注册或审核未通过。全国市场婴幼儿配方乳粉供应稳定,舆论良好,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近三年抽查合格率达到99.9%,按照新国标注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按照新国标注册后的婴儿配方奶粉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产品配方更加科学。按照新国标要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吸收国内外婴幼儿营养新研究成果,优化配方设计,充分考虑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我国针对不同年龄段,调整了营养成分和含量。例如,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胆碱从“可选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婴儿配方奶粉中乳糖含量要求增加;增加了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配方。添加量要求,配方更科学。二是标签、标识更加标准化。为更好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注册,禁止06个月婴儿配方奶粉任何营养成分声称,禁止铁、锌等必需成分声称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儿的婴儿配方奶粉;凡是标注为婴儿羊奶粉的产品,其原料奶、奶粉、乳清粉等乳蛋白均来自绵羊;以基粉为原料的干法生产的婴儿奶粉不得标注为原料乳,防止误导消费。三是助力发展更有实效。新国标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研发能力较弱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主动退出婴幼儿奶粉行业。境内外共有约20家企业尚未提交或取消注册申请。新国标的注册非常重要。对塑造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新国标推动行业质量提升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乳制品行业持续严格的监管。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共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119家,乳品生产企业841家。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2021年达到99.87%。
促进消费,更好满足健康需求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签,促进鲜奶消费”。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
为什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完善液态奶相关标准和标签?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消费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乳制品行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液态奶标准,才能推动行业更好发展,以良币驱逐劣币。”
从分类上看,《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将乳制品分为七类:液态奶、奶粉、炼乳、乳脂、奶酪、牛奶冰淇淋和其他乳制品。液态奶是巴氏灭菌奶、灭菌奶和酸奶三类乳制品的总称。不同的牛奶名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衍生出来。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液态奶也是我国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数据显示,2022年液态奶将占我国牛奶消费量的77.4%左右。
“液态奶标准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乳制品的优质低价。”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规范复原乳标签”,这将推动行业进一步消化奶源和乳制品。优质优价要求企业使用优质低价的原奶,这意味着通过限制复原奶的使用,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优质原奶,促进原奶的消化。解决目前牛奶供应过剩的问题。
目前,我国乳品国家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等,2023年底,修订后的两项标准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中有一项规定,复原乳中禁止使用灭菌奶(俗称常温奶)原料。灭菌奶中超高温灭菌奶和维持灭菌奶的定义均明确了“仅以单一品种的原料奶为原料”,并删除了“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及相关规定。复原乳的标签。
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为乳业健康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蒙牛始终牢记“牛奶安全第一”,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严格遵守巴氏奶、灭菌奶等液态奶国家标准,对标世界高标准,为国人提供优质的产品。搭配营养优质的牛奶。同时,蒙牛积极顺应消费趋势,提前布局生鲜奶产业,利用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每日鲜话”、“现代牧场”等生鲜奶品牌,全面推广生鲜奶。牛奶市场消费与产业升级。
朱丹蓬认为,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特别是现在大众越来越注重健康,鲜奶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目前,鲜奶约占乳制品消费市场的20%,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两年,尤其是今年,高性价比的乳制品正在慢慢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宋亮表示,未来,高性价比的乳制品将“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中长期发展来看,高性价比奶制品的消费将从单一的婴幼儿奶粉消费转向全家人基础营养的多元化消费,特别是填补特殊群体的消费缺口比如老年人和“三高”人群。各大乳企也需要继续加快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的健康需求。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我国的乳制品非常受欢迎。东吴证券2月19日发布的《食品饮料2024春节旺季点评》指出,2024年春节期间乳制品销售旺盛,返乡期间送礼需求旺盛。例如,伊利受益于低线城市客流量增加,春节期间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10%。
宋亮认为,今年春节市场乳制品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走亲访友送礼带动消费,对乳制品消费增量的贡献率超过40%;二是三四线以下地区增长明显,贡献了消费市场增量的60%;三是酸奶、冰淇淋、奶酪等产品销售良好。比如今年很火爆的哈尔滨,大脚冰淇淋等土特产卖得很好。今年春节期间,出行旅游拉动的休闲乳制品消费预计将增长30%以上。 “总体来看,今年春节前后乳制品消费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今年春节期间,乳制品整体销量增长了10%左右。”宋亮说道。
面向未来,创造乳业新生产力
打造了世界核心奶牛繁育场,成功培育出国内顶尖种牛,创造了中国种牛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性突破;在国内率先开发包裹式青贮饲料技术,使2023年第一茬苜蓿各项指标达到优良水平。等级及以上,达到美国苜蓿的顶级水平;科研团队成功解决了乳糖不耐受人群无法喝牛奶的全球性难题,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健康产品,同时还推出了控糖奶,可以抑制糖的分解,稳定餐后血糖;经过十六年的研究和努力,取得的乳铁蛋白定向提取和保护技术,使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从10%提高到90%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伊利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和发明申请总量位居全球乳业第二位,成为引领乳业振兴的创新高地。
“伊利与其他共建单位致力于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形成覆盖乳业全产业链的创新实体网络,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乳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伊利执行总裁刘春熙表示:“我们将立足全球,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伊利正在加快形成“乳业新质量生产力”,以实现中国乳业的“新跨越”。
在工厂门口,当一辆满载鲜奶的运输卡车缓缓驶近大门时,系统识别出车牌号码,自动开门放行。对于司机来说,在这家工厂里,他们只需要打开APP,按照系统指令,完成从采样检测到牛奶装卸、清洗车身等一系列动作,实现有序进场。这背后是全球首个乳品行业全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蒙牛宁夏工厂(以下简称“宁夏工厂”)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系统指挥与控制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应用实践。
该工厂设计采用24条全球领先的生产线,打造5G+立体化、高性价比、高效智能的“绿色智慧”工厂。宁夏工厂全面投产后,可实现“三百”,即100人创造年产量10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打造全球最高乳品工厂年度人力效率比,实现人力效率、能源效率、产品效率。每平方米“四效合一”,为全球乳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宁夏工厂不仅是蒙牛20年来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领域不断积累的成果,也是中国乳业将领先技术融入全球的高地。全球乳业智能制造领域。
新质量生产力的核心是将技术创新融入发展的各个环节,从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魏立华透露,君乐宝着力通过全产业链创新补短板、拉长板、打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奶牛养殖业是奶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种牛,君乐宝于2021年成立了种牛公司品源生物科技,收购了国外良种繁育公司,建立了种牛站、核心种牛场和种牛场。中国的胚胎实验室。通过国内外同步自主繁育模式,提高奶牛改良速度,培育出更健康、更好的奶牛。在牧场养殖过程中,为了从源头保证奶源的安全和品质,君乐宝建立了专业的营养团队,为奶牛提供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此外,君乐宝依托奶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优势,大力发展奶业集群,让农户融入企业产业链,共享利益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君乐宝自有及合作牧场饲养奶牛近30万头,带动牧场种植6.67万公顷,直接和间接带动超过60万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乳业新生产力,让乳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君乐宝一直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推动全产业链提升运营管理和生产效率,是创造新生产力、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魏立华表示。新生产力,君乐宝奶粉产销量全国领先,并逐步具有国际影响力。强势“中国制造”品牌。未来,君乐宝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培育乳业新生产力,为中国式乳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伊利、蒙牛、君乐宝等国内乳企聚焦创新驱动,创造乳业新生产力。这是我国乳业率先技术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毕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动乳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标准法规体系协调发展,全面培育新生产力已成为重要课题。乳制品行业面临的命题。
“创新是乳制品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创新产品不仅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能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史玉东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畅通乳制品流通行业的创新发展道路,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创新。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探索符合我国乳业国情的乳原料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纯化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的功能。原料产业化技术及实施路径;另一方面,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具有食品、医药品质的乳制品、适合中国口味的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他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及相应评价标准,完善支持奶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奶源深加工指南。食品药品原料利用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指标稳步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力量。 “我20年来一直在乳制品行业第一线做研发,亲眼目睹了中国人从‘喝奶’到‘喝好奶’的发展过程,也亲自参与过中国乳业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转型与突破“这就是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王彩云表示,乳业新生产力的内涵之一就是加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国乳业走上更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把奶瓶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