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介绍:近年来,“无糖”风潮席卷全国。从国外食品饮料巨头到本土传统企业和新锐品牌,纷纷推出多种新型代糖甚至零糖产品。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征收严格的糖税,我国也频频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减糖生活以及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
然而,0糖、0蔗糖、低糖、代糖等概念却经常被滥用。元气森林也于4月10日晚就0糖、0蔗糖的产品标签宣传致歉。国家提倡减糖的时候,到底在减什么样的“糖”?声称0糖、0卡路里、0脂肪的产品真的是0糖吗?被大肆宣传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食糖生产、甜味剂和2C食糖消费品三个方面来分析食糖行业。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以上概念,激发投资创业的灵感。
本文主要内容
1.什么是“糖”?
2、制糖工业发展现状
3、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
4、2C糖类消费品创业及投资机会
1.什么是“糖”?
1、糖的分类
从化学上来说,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都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来看,糖可以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它们的缩合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和水解后的产物,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二糖为主)和多糖。
单糖:不能水解成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二糖(双糖)很重要,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的是食糖,也就是狭义的糖。一般是指具有甜味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主要的双糖是蔗糖和蔗糖。它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在甜菜和甘蔗中含量丰富。常用的白糖和红糖都是蔗糖。广义的糖类除甜味物质外,还包括无臭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物质。我们本文讨论的糖是指狭义的糖,即食糖,主要是蔗糖。
2.当我们谈论减糖时,减的是哪一种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在各自的减糖建议中给出的糖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更新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减少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仅针对游离糖,并不包括整个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糖称为内源性糖。这些糖被一层植物细胞壁包围,消化速度较慢,比游离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进入血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制造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二糖,以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我国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是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我国约为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g;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天然甜味剂和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甜味剂替代蔗糖。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是指人工添加的糖,主要是蔗糖。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政策对减糖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们通常所说的糖是指人工精制的糖,主要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
对于生产人工精制糖的制糖工业来说,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我国是食糖生产大国和食糖消费大国。蔗糖(主要是白糖)作为重要的甜味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制品。除了饼干、面包、饮料等甜味明显的产品外,膨化食品、辣条等咸辣零食中也含有白糖。
3. 代糖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等发病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认识到过量摄入糖分对身体的危害。但数百万年的环境适应塑造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人们对甜味的偏好铭刻在进化的基因中。虽然我们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轻压力,带来放松和愉悦,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戒掉甜食。
一方面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很难摆脱糖对味蕾的诱惑。因此,对既能满足人们糖摄入量又能满足人们口味的代糖产品的需求就出现了。
糖替代品,更准确地称为甜味剂,是指能给食物带来甜味、能量低或无能量的物质。甜味剂虽然满足了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但没有糖的高能量,不会迅速升高血糖。因此,它们已成为糖的替代品,并越来越多地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尽管甜味剂的安全性存在争议,但随着生产技术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得到应用,而早期安全性能较低的甜味剂将不断退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GB27
倍蔗糖甜度的复配糖为例,1kg复配糖中罗汉果苷重量占比仅为0.19%左右,99.81%为赤藓糖醇。 随着国内无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LP Information.Inc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CAGR为53%;从产量上来看,2015-2019年全球产量CAGR为14.5%,而我国为29.9%,我国赤藓糖醇产品增速远超全球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 从细分品类产量增速上来看,赤藓糖醇2015-2019年CAGR为29.9%,其增速明显快要阿斯巴甜、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在这三类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增速显著,2015-2019CAGR为18.9%,其次是安赛蜜为9.8%,而阿巴斯甜则为-14.1%。 3.甜味剂创业和投资机遇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目前甜味剂存量市场小,但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饮食无糖化需求的不断上升,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以休闲食品为例,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8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达10297亿元,其中烘焙糕点、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味味零食占比达43%。根据生意参谋数线上无糖零食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糕点/点心、饼干、蜜饯等零食的无糖需求庞大,预计未来甜味剂在休闲零食中对蔗糖的替代需求将不断上升。 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无糖化趋势的发展,甜味剂未来在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下游的生产厂商在选择甜味剂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口感、安全性、 稳定性等因素。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甜味剂及其特点,后总结下哪类甜味剂具创业和投资机遇。从两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是这类甜味剂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广泛应用的发展潜力;二是这一赛道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龙头企业。 ?人工甜味剂 糖精钠、甜蜜素由于应用时间早,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两种人工甜味剂,产量占比分别为28%、44%,但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上存在明显劣势。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对其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口感的日益关注,这两类甜味剂将慢慢退出市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争议。沙利文数据显示,阿巴斯甜产量在2015-2019年CAGR为-14%,出现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 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是目前应用增速较快的两种人工甜味剂。由于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目前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安塞蜜、三氯蔗糖已有全球龙头企业,金禾实业在安塞蜜和三氯蔗糖的生产上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安塞蜜产能 12000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三氯蔗糖以 4000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这两类甜味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大。 纽甜的甜度倍数是蔗糖的6000-1000倍,甜度高。作为高倍甜味剂需要经过溶液稀释才能使用,对精度要求高,难以把控,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其在应用层面不成熟,尚未大规模使用,处于导入期。我国纽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新兴甜味剂值得关注。 ?天然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在成本、口感、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甜菊糖苷已有头部企业:朗菁健康科技年产能4000吨,占全球的40%;谱赛科、圣仁制药等产能均在千吨以上。此外,金禾实业也进入了该赛道。 罗汉果甜苷2019年全国产能约为1050吨,其中华诚生物、吉福斯、莱茵生物、绿蔓生物四家企业的产能达850吨。赛道整体产量小,华诚生物市场占有率高,存在市场机遇,建议保持关注。 ?功能性糖醇 功能性糖醇作为低倍甜味剂,其甜度通常低于蔗糖,因此单位甜度的成本较高,通常搭配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除了成本较高之前,其在安全性、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皆表现良好。从市场现状来看,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国内均已有龙头企业,看好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暂无绝对优势企业的赛道初创机会。 总体上来说,随着人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醇类甜味剂将迎来发展机遇,关注暂未出现龙头企业的新兴甜味剂细分品类。 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 面向C端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作为休闲零食的糖果,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剂的糖。因此我们从休闲零食和调味剂两个角度来分析糖类消费品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1.作为休闲零食的糖类消费品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糖果品类当前发展现状。 糖果行业门槛较低,技术难度小,标准化程度高且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所以糖果作为休闲零食中基础的消费品类,率先得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及招商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众多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如旺旺、玛氏、雀巢等,目前我国糖果行业主要被外资主导。我国糖果市场CR5为30.4%,日本、美国糖果市场的CR5分别为41.5%、46.1%,与日美市场集中度差距小。此外,与烘焙、咸味零食相比,我国糖果市场集中度远高于这两个子行业。当前我国糖果行业市场格局稳定,外资在糖果行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 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糖巧占休闲食品细分品类收入的12%,是次于烘焙糕点(24%)的第二大细分品类,存量市场规模大,但近年来增速缓慢。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3-2018年糖巧CAGR仅为1.1%,远低于休闲食品整体行业CAGR的11.8%。 我们认为,糖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外资品牌优势显著,传统糖果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以婚庆和传统节日为主,在工作、休闲等场景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收窄。糖果的生产门槛低,传统糖果的无糖类产品更适合大企业作为产品线的延伸生产,不适合初创企业切入这一品类。 但糖果本身市场空间可观,作为重要的甜食之一,人们本身的需求存在,找准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健康无糖的新型糖果品类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针对消费者的糖果类消费中,我们认为有两类细分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健康糖果零食;另一类是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 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功能零食、儿童零食增速明细,远高于零食品类整体增速。 ?儿童无糖类零食 在过去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零食这一概念,随着千禧一代成为父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化。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个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 80/90后父母健康意识觉醒,且对价格敏感度低,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要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未来针对儿童的无糖健康零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消费者在选择儿童零食时对于安全性需求高,因此对品牌较为看重。目前传统零食品牌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相继推出了健康儿童零食品牌,这些企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针对儿童健康零食的领先品牌,初创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类和卖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 脱发/掉发、视力减弱、肥胖/体重增长等问题是困扰90后的三大健康问题;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说明年轻一代养生需求和健康意识崛起。功能性糖果对身体某些功能有改善效果,其将糖果和不好吃或者不方便吃的保健品结合起来,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保健养生和方便便捷的需求。 目前国内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糖果、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润喉糖等,这些功能性糖果的生产商很多都是糖果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保健品牌,如雅客V9、汤臣倍健以及金嗓子喉宝等。但在年轻一代中这些企业存在品牌老化的问题,不够“酷炫”,且这些企业暂时没有推出爆款功能性糖果,初创企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机遇。 初创公司以功能性糖切入市场,在目标人群上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滋补需求。 针对年轻消费者提神醒脑、美容养颜等需求的保健性食品。如功能性食品BUFFX,瞄准18-30岁的年轻用户推出舒压助眠、润眼护眼、日常免疫等功能性软糖。 针对女性需求的以滋补、无化学过滤等为卖点的功能性红糖、黑糖产品。如针对女性痛经的红糖品牌云耕物作,采用“无化学添加物理过滤+精准分段熬制”红糖生产技术,纯甘蔗熬制,不含白砂糖,甜而不腻,可以嚼着吃,方便便捷。 2.作为调味品的糖类 糖的另一种C端消费品模式是作为餐桌糖调味品。从我国调味品细分来看,无论是按照出厂口径统计,还是按照零售端口径统计,糖的其占比均在前7名之外。按照出厂口径排在第7位的调味品是料酒,其占比为3.1%;按照零售端销售金额,排在第7位的是是味精,其占比为3%。据此可推测,糖在我国调味品细分品类中占比极低。 从渠道占比来看,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较家庭渠道量多出近30%,居民在外用餐的调味品摄入量是家庭烹饪的1.6倍。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由2004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6%;餐饮渠道消费量较家庭消费的增量由2004年的3.79%提升至2018年的26%。说明餐饮渠道在调味品的销售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糖本身的占比极低,未来在家庭渠道的消费量占比或将进一步收窄。 糖作为调味剂不如酱油、醋等应用范围广,市场份额较小。因此,糖类调味品在消费者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无糖减糖的需求提升,会传导到餐饮场景,倒逼餐饮店代糖类甜味剂应用增长,针对小B端餐饮场景的代糖甜味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 近年来,手工烘焙等甜点店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在购买新式茶饮的顾客中近七成的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配料排名的为0卡糖,说明了消费者减糖意识和需求。这些现制餐饮店铺对无糖调味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糖调味剂企业可把小B端餐饮连锁作为主要拓展渠道,在茶饮店、咖啡店、线下烘焙等领域,有更多挖潜潜力和更大的下沉空间。 后总结下,三万资本主要看好以下三个甜味剂及糖类的创业方向: 1.针对B端食品饮料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糖作为食品饮料生产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端无糖化趋势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关注新兴、小众、市场分散的甜味剂市场,如纽甜、麦芽糖醇、乳糖醇等品类。 2.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养生需求和意识崛起,作为职场主力有经济基础。目前暂未出现针对年轻一代的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保健类糖果品牌。 3.针对小B端连锁餐饮的代糖类调味品。手工烘焙等甜点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消费者对现制食品的无糖减糖需求显著。